【聲明】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

耳朵健康︳油耳定乾耳?拆解耳垢5種顏色黃綠黑為警號 耳屎太多阻塞恐現6大症狀︳附4招安全清耳垢

發佈時間: 2022/03/19

耳垢是人體耳朵生成的分泌物,主要用以排除有害物來保護耳朵健康。有台灣耳鼻喉科醫生指出,耳垢通常有5大狀況,但如果當耳垢堆積而造成阻塞,會導致出現6大症狀,同時分享清潔耳道4大方法。

同場加映:

Healthy Life丨經常寒背體態不佳 瑜伽老師教3組動作改善+美胸

{{hket:ul-video id="5423"}}{{/hket:ul-video}}

耳垢顏色反映耳道狀況 

台灣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劉承信醫生在健康資訊網站《今健康》撰文,解釋耳垢其實是正常每個人耳朵內都會產生的分泌物,主要出現在耳道較外段,由代謝的皮屑、毛髮和腺體的分泌物混合而成,並有著濕潤耳朵、抗菌、吸附皮屑和灰塵等功能,用以保護人體耳道。

他續指,耳垢會透過咀嚼活動和皮膚代謝,而自然慢慢排出體外,對於大部分的人而言不需特別挖耳清潔。不過,仍有少部分人士會有耳垢堆積而造成阻塞的情況,若清潔工具使用不當更會對耳朵造成進一步傷害。

耳垢5大狀況

劉醫生指出,耳垢顏色會反映其耳道狀況,主要分別5大顏色。濕耳和油耳人士的耳垢通常呈淡黃色、蜂蜜蠟黃色或橙褐色,質地較黏稠容易聚集成團狀;乾耳的耳垢顏色較淡,多數呈灰白色,並為片狀;而顏色較深的耳垢表示耳垢已堆積良久,同時當長時間接觸空氣後也會含有較多灰塵,這3種顏色都是表示耳道狀況良好。

但當耳垢的顏色呈現黃綠色,或是有濃稠液體流出,乾涸在枕頭上,就代表耳道或受感染;而若呈現黑色、深紅色,更是代表耳朵可能有受傷,這2種情況均應求醫,進行檢查。
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WhatsA_600_600_600_600.jpe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1.jpe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2.jpe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3.jpe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4.jpe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5.jpe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6.jpe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
耳垢太多6大症狀

劉醫生提及到多數人的耳垢可以正常排除,但當耳垢堆積阻塞時就會容易導致出現6大症狀:
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7.jpe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8.jpe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9.jpe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10.jpe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11.jpe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12.jpe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13.jpe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
他補充,長期使用助聽器、戴耳塞或耳機、耳朵毛髮旺盛、皮膚容易脫屑、不當使用清潔工具、老人家或是先天耳道狹窄的病人,都有更高的機會出現上述症狀,故建議任何人當感覺到耳朵有不適時,應前往求醫,透過檢查來確定耳垢堆積的狀況,進行清除堆積堵塞的治療。

清潔耳道4大方法

劉醫生分享安全清潔耳道的4大方法:

清潔耳廓:當耳垢堆積時,若清潔工具伸進耳道,有機會把耳垢更往耳朵深處推,建議應用柔軟的毛巾輕柔清潔耳廓與耳道開口即可。

耳垢清潔溶解液:除了醫生處方的「耳仔水」外,也可以使用乾淨的礦物油、嬰兒油、甘油、生理食鹽水或過氧化氫溶液,使用3至5天就可以有效地分解或軟化耳垢。但要注意,有中耳外耳炎、耳膜穿孔、感染耳痛或是流膿的患者,就不適合使用這些耳垢清潔溶解的液體。

灌洗方法:當使用上述液過讓耳垢軟化分解後,可以利用乾淨的水或生理食鹽水,配合20ml沖洗針筒用等體溫的液體溫柔灌洗在耳道外上方灌洗,如此就可把耳垢洗出,避免進一步傷害。

專業人員配上專業器械的取出:若然擔心耳內可能受感染,或耳內有頑固的耳垢,可到專門診所求醫,利用專業儀器把耳垢夾出、吸出,並且觀察耳膜是否有感染或破損的跡象。

內容獲「今健康」授權刊登。

U Lifestyle App自家節目登錄《U TV》專區!

↓↓試玩、試食、試用影片任您睇↓↓

立即體驗

每朝索取《晴報》:精明生活.健康家庭.開心娛樂

精選健康知識,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

https://fb.com/HealthyLifeExpress/

撰文:郭子豐